溫馨提醒:建院60多年來,醫院全體員工發揚“厚德、精醫、敬業、創新”精神,堅持以“救護生命、關愛健康、真心呵護、誠信服務”的宗旨,努力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優美的環境,為病員及家屬提供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為全縣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咨詢電話:0834-8531121
都說醫生偉大,可以把生命從死神手中搶回來。相比之下,被稱為白衣天使的護士們則一直默默做著繁瑣平凡的事情。醫院不能缺少他們,病人不能沒有他們,在護理工作中,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細節上帶給患者體貼與溫馨,幫助病人恢復健康,營造和諧醫患關系。《東江時報》健康周刊開設“護理天地”欄目,旨在挖掘我市醫療機構護士與患者間的故事。這里是護士們的傾訴平臺,也是展現白衣天使風采的舞臺。歡迎提供新聞線索,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東江時報記者李芳娟 通訊員劉菁
有人稱護士為白衣天使,那是因為她們溫柔與細心并存。但在醫院的病房里,有一個特殊的群體——— 男護士,他們需要克服人們對男性粗手粗腳、不溫柔等偏見,以行動獲得患者的信任……在市第三人民醫院五官科,24歲的男護士郝建東對護理工作樂在其中。
被調劑成了護理專業
畢業于江西宜春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的郝建東回憶自己當初選專業,他沒想到會當上護士。當年考慮到方便就業,母親讓他填報了美容專業,可臨到入學報到時,他才發現自己被調劑到了護理專業。郝建東就這樣成了一名護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前一年,他就開始到醫院實習,毫無疑問,男護士是護士隊伍中的“稀缺資源”,沒畢業他就找到了工作。
患者家屬多不信任男護士
其實,醫學界人士認為,在臨床上男護士有很多獨特的優勢。一是身體強壯、精力充沛。二是應急能力強,遇到緊急情況時,男護士往往臨危不亂,具有較強的理性判斷能力。三是男護士善于把握全局,統籌兼顧,適合從事管理崗位。四是符合男性病人的需求,尤其是在泌尿外科。但實際工作中,人們對男護士的偏見不時可見。
“可能大多數病人認為護士應該是細致、溫柔、充滿關愛的代名詞,這些詞似乎都與女性緊密相連,與男性絕緣。”郝建東講到自己的實習、工作經歷,一些病人一看是男護士來輸液,趕忙擺手喊護士長說“換一個人”,還有的患者不當面拒絕但流露出不信任的眼神。
對他來說,經過學校的學習、實踐操作,掌握護理工作、扎針、輸液都是最基本的,但他還是被一名兒科病人的家屬投訴稱“這個男護士不會打針,進去了10多厘米長的空氣”。郝建東還記得當時被這樣投訴,感覺大腦一片空白:“怎么可能?如果真是這樣,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但通過醫生立刻檢查、事后觀察,病人相安無事,證明投訴屬子虛烏有。郝建東明白,這是病人對他的不信任,這讓他苦惱,甚至想過放棄。“我發現做護理工作挺苦的,還不被理解。后來我想想,只有我做得更好,才能打消人們對男護士的顧慮。”從此他開始苦練基本功。有一天,有位女病人在病房專門對他說:“你打針一點都不痛,以后也還是你給我打吧。”“嗯,好。”他干脆應答,心里滿是欣慰。
看到老年患者重見光明很開心
如今作為眼科門診一線的男性護理工作者,讓他更加感受到自己工作的神圣。按照醫院規定,每周眼科醫護人員都要跟隨檢查車下鄉,奔波于鄉村的各個角落檢查眼疾。郝建東說,老眼昏花、視力下降是千千萬萬中老年人無奈的傷痛。白內障是造成中老年人失明的諸多眼病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失明給農村老人帶來諸多的生活不便,有的老人摸索著干活、有的老人弄不到吃的,有的老人待在家寸步難行……他每次下鄉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一開始下鄉我最大的問題是語言障礙,因為我是北方人,我們常面對的是老年人,他們不會講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郝建東每次給他們測試視力的時候,通過耐心指導、配上動作手勢,好不容易將測試做完,那些老人們就露出熱情淳樸的微笑,從他們臉上,他看到他們對健康和光明的渴望,也深感自己責任重大。
郝建東說,男護士更膽大,女護士更細心,而作為男護士,他正不斷學習“融膽大心細集一身”。每次手術前,他給老年患者安慰與鼓勵,出院時交待注意事項和定期復查,當這些老人用他聽不太明白的方言表達感激,雙手緊握他的手,老淚縱橫時,他由衷感到自身價值。“我是一名男護士,無論別人怎么看我,我都會樂觀面對生活,世俗的眼光只會增強我對工作的執著。”郝建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