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醒:建院60多年來,醫院全體員工發揚“厚德、精醫、敬業、創新”精神,堅持以“救護生命、關愛健康、真心呵護、誠信服務”的宗旨,努力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優美的環境,為病員及家屬提供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為全縣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咨詢電話:0834-8531121
布拖地處大涼山腹地,1685平方千米的大地上,生活著彝、漢、苗、回等十幾個民族,總人口18萬多點,其中彝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4%以上。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各民族世代友好相處,共同孕育創造了豐富的文化,向世界文化奉獻了火把節、朵洛荷、彝族銀飾、阿都高腔、口弦等彝族文化奇葩。
隨著文化全球化,許多民族文化被支離分解。許多民族地方,就連著民族服裝的人也寥寥無幾。不過,在布拖縣城,至今來來往往的大多數人仍穿著布拖特有的彝族服飾,女人們背上的氈子,像老鷹一樣,極具魅力,真是一道風景線。
在文化全球化同質化的浪潮中,許多少數民族語言正面臨危機,大有被同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適用甚至不會自己本民族的語言。但在布拖縣城處處飄蕩著悅耳的彝語,就連縣城許多做生意的彝族人也不習慣說漢語,許多外地人到了布拖后交流吃力。在中國的城市幾乎用漢語能交流,但在布拖縣城,難度很大。有如此特色的少數民族縣城在現今的中國應該很少見。
布拖縣城至今還保留著趕集的習俗,這恐怕在中國也是一大特色。以前是十天一場,前幾年改成五天一小場,十天一大場。趕場日,人們不單純是上街買賣東西,很都時候是去見親朋好友,調解糾紛。趕場日,更是年輕人們談情說愛的好日子,許多年輕人就是在趕集日發現并找到了心上人。
有趣的是,民間許多一觸即發的糾紛通常也在趕集日被年年長者們三言兩語調解好。布拖人有自己的一套民間習慣法,一般很少有人上法院打官司。值得一提的是,布拖人習慣“有事當面說”,在他們眼里“告狀檢舉”是一件十分失去道德的事。所以在布拖工作的大小領導們,只要自己正,布拖人是斷不會在網絡讓領導們貼上標簽的。
在鄉村,見到有外地人到來,布拖村民們都會真誠邀請他們到家做客,然后盛情款待。有趣的是,布拖民間沒有向客人敬酒和勸酒的習慣,把酒擺放在客人面前后由客人自己“力量而行”。在一切被商品化的今天,還能如此善待陌生人,恐怕布拖也是獨一無二。
布拖民間還有許多游客只能在電視鏡頭里見過的扣人心弦的斗牛、賽馬、斗羊、斗雞、爬桿等傳統技競活動。
行走在布拖的村村寨寨,其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質總是撲面而來,大家總是情不自禁感慨:布拖才是彝族原生態文化的家園!